內蒙古烏拉蓋草原 木仁供圖
近年來,生態系統多功能性已經成為研究熱點,對于認識生態系統功能和管理提供了重要基礎。生態多功能性在自然生態系統建設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遺產保護事業快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建立了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文化遺產、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多種類型保護地,基本覆蓋了我國絕大多數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遺產資源。草地是中國面積zui大的陸地生態系統,其在保障國家“大糧食”安全生產、應對氣候變化、維持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促進可持續社區建設等人類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201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體系中,草原面積就占了42%。原農業部建立省級以上草原草甸類自然保護區17個。三江源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試點區、大熊貓國家公園、普達措國家公園試點區等有大面積的草原。草地在自然保護地建設中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學術院長趙新全認為,草地作為可再生自然資源,構成區域發展的物質和環境基礎,且具有景觀草地、放牧草地、栽培草地類型多樣性,動物、植物、微生物資源多樣性,調節功能、供給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生態系統服務多功能性。實現草地生態功能、生產功能和生活功能多功能優化管理,對保護自然、服務人民和永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下zui關鍵的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問題,充分發揮草地的多功能性,讓原住居民在保護生態中進一步提高生活水平。
在國家草原保護修復工程項目的帶動下,2020年全國完成種草改良面積4245萬畝,全國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1%,比2011年提高5.1個百分點;全國重點天然草原平均牲畜超載率下降到10.1%,比2011年下降17.9個百分點;全國鮮草產量達到11.13億噸,草原生態狀況持續向好,生產能力穩步提升。如何把草地的多功能性發揮在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中,成為專家、學者關注的課題。
趙新全介紹說,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由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組成,生態價值和保護強度由高到低;國家公園是主體、自然保護區是基礎、各類自然公園是補充;每種類型的保護地有不同功能、不同保護對象和保護目標。
目前,我國針對國家公園建設出臺了各種文件,宗旨始終是堅持生態保護第一。不難看出,我國的國家公園可能是世界上生態保護方面zui嚴格的國家公園。
發揮草地多功能優勢,平衡草地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關系,是建設以生態保護為前提的國家公園的重點。趙新全介紹說,國家公園建設與草地的多功能目標有3個部分。第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包括調節功能、供給功能、支持功能、文化功能。第二,國家公園的多功能性。在于保持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開展科學研究、生態體驗、環境教育、游憩展示等,并適度開展非消耗性利用,非損傷性獲取利益。第三,草地的多功能性。包括生產生態生活功能,在牧草、藥材生產,畜產及其他產品產出,生物多樣性維持、碳固持、水土保持,經濟保障、文化傳承、休閑旅游等多方面發揮作用。
趙新全說,要實現國家公園建設與草地的多功能目標,要從技術體系、管理模式、生態補償方案、特許經營制度等方面著力,比如要堅持系統耦合區域可持續生產模式,做到營養均衡飼養,縮短飼養周期,減輕放牧壓力;堅持區域可持續發展,土地流轉壯大草產業,實現籽實體農業向營養體農業轉變;構建數字國家公園平臺,實現國家公園智慧化、精準化管理等。
草地不僅具有生態功能,還承載著生產功能和生活功能,不僅要用來載畜,更是物種多樣性的載體。對于草地多功能目標管理與自然保護地建設,趙新全建議:一是優化自然保護地類景觀草地、放牧草地、栽培草地空間布局,實現草地的多功能管理目標;二是科學核定放牧草地載畜量,實現草地資源的持續利用;三是因地制宜地擴展栽培草地建植,創建現代草牧業生產的新模式,突破高寒地區草牧業季節性營養不平衡瓶頸;四是實施自然保護地食草野生動物與放牧家畜平衡管理示范工程,踐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五是實施以“機會成本+管護成本”為原則的補償標準,探索以保護效果為依據的新補償機制,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問題。
地址:
電話:
傳真:
郵箱:
Copyright © 湖北凱蒂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鄂ICP備2001323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