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2021-01-18
在北京的西北郊,有這樣一片區域,幾乎是每一個來到北京的人必去的地方——東西連綿超過10公里,面積68.5平方公里,山巒起伏,園林遍布……這,就是“三山五園”地區。
“三山五園”,是對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園林為代表的各歷史時期文化遺產的統稱。“三山”指香山、玉泉山、萬壽山,“五園”指靜宜園、靜明園、頤和園、圓明園、暢春園。從150多年前開始,北京的歷史文獻中就有了“五園三山”“三山五園”這樣的稱呼。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站在戰略全局上把握北京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的時代方位,保護和利用好“三山五園”,無疑是彰顯大國首都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文運盛的題中應有之義。
讓“園林紫禁城”講好中國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三山五園”是北京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北京市海淀區曾經組織過一次全球視域下“三山五園”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利用調研活動,得出的結論是,“三山五園”的山水靈秀與人文薈萃,始終是世界認識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郭黛姮指出,“三山五園”是世界造園史上的杰作,是中國文化被世界認知的重要代表之一。當年以圓明園為代表的中國造園藝術走向世界,引發了歐洲出現中國風格的園林。西方著作多次明確提出“三山五園”對世界園林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2019年8月26日至28日,已在全國巡展6年18站的三山五園文化巡展,第一次探索跨出國門。“江山如此多嬌——三山五園皇家園林光影藝術展”在法國巴黎羅斯柴爾德公館成功舉辦。法國主流媒體評論稱,這是三山五園文化巡展首次亮相海外,是中法文化交流的一座橋梁。
北京城市規劃學會三山五園研究中心主任賀艷認為,“三山五園”是沒有圍墻的歷史城區,在清代是與紫禁城同等重要的“園林紫禁城”,這恰是北京作為古都有別于其他歷史文化名城之處。
“三山五園”還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龍頭和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樞紐,兩個文化帶從地理位置上交匯于頤和園昆明湖。由此,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提出,將“三山五園”建設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傳承的典范地區和國際交往活動的重要載體。
用學術為保護和利用開好處方
“頂層設計已經把‘三山五園’保護利用的價值提高到同北京老城保護比肩的高度了,‘三山五園’的保護與發展非常需要堅實的學術支撐。”
說這話的人叫張寶秀,北京學研究基地主任、北京三山五園研究院院長。
張寶秀坦言,“三山五園”研究力量長期分散在不同高校和研究機構,需要搭建一個共同的學術交流平臺。深藏在皇家檔案等歷史文獻里的原始資料和分散在各處的研究成果也需要進行整理和匯集。
北京三山五園研究院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由北京市海淀區和北京聯合大學在2013年共同推動成立的。與研究院同步組建的,還有三山五園文獻館。經過7年多的發展,如今三山五園文獻館館藏圖書近4000冊。文獻館以全面、系統收集、整理北京建都以來與“三山五園”相關的歷史、地理、園林、建筑、文化、自然等各方面文獻資料,并以提供數字化閱覽服務為使命,不斷提升學術服務水平。
2020年是圓明園罹難160周年,10月份舉行的第七屆三山五園研究院學術年會聚焦“三山五園”歷史記憶與文化使命。專家學者們圍繞“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三山五園研究》集刊第一輯同步出版發布。
截至目前,“三山五園”地區現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不可移動文物12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近期,“三山五園”地區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首批6家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單位之一。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三山五園”有著浩如煙海的研究亮點,且不說建筑藝術、林田水系,單是紙張運作、植被樹種、翰墨石刻就足夠研究一生。
如何使學術研究真正往深里走、往實里走,使其真正成為推動首都文化繁榮興盛這篇大文章的強力引擎?
“對‘三山五園’而言,要讓學術真正成為文化發展的燈塔。既需要圍繞一個個點位在學術上精耕細作,更需要學界圍繞文化強國戰略、圍繞‘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樣的頂層設計,去挖掘和闡釋‘三山五園’蘊藏的巨大價值,為保護和利用‘三山五園’開好處方。”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名杰說。
始終與首都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
現階段的北京,減量發展是特征,創新發展是出路,而且是唯一出路。北京立足“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功能定位,正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度聚焦科技與文化的雙輪驅動。
古老的“三山五園”,如何同首都的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
早在十幾年前,已故的圓明園保護專家汪之力曾與著名學者葉廷芳在《光明日報》上開展過一次關于該不該復建圓明園的爭論。至今,在很多專家學者看來,那一次爭論雙方純粹以學理交鋒,私下還是好友,堪稱一段學術爭鳴的佳話。
當時,主張重建的一方學者強調,經歷了那場大火,圓明園固然應該成為人們銘記歷史的見證。但歷史上“萬園之園”的瑰麗與輝煌,同樣應該以一種方式重回世界。由此而建議恢復山形水系、植物配置和部分古建筑。
與此同時,北京zui大的國有企業首都鋼鐵集團,為了首都功能和環境保護的需要,搬遷至河北曹妃甸。很長時間以來,如何賦予首鋼老廠房新的時代價值,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三山五園”和首鋼老廠房,真能有什么交集嗎?
今天,在首鋼一座“筒倉料錐”內,“重返·萬園之園”——數字圓明園光影感映展利用數字光影技術為老廠房賦予了新的生命。
運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超高清視頻和立體沉浸式交互技術,觀眾得以走進歷史,親眼見證圓明園海晏堂十二生肖的數字重生,構建起歷史與今天、文化與科技、遺產與公眾的對話。
從遺產空間和造園意境雙維度重現圓明園“遠逝的輝煌”,炫麗影像和前沿科技背后,是嚴謹而深厚的歷史考證與科學研究。
據了解,數字圓明園精準的復原成果來自于清華大學團隊20年的持續研發。其間,80余位專業人員,跨越海內外查閱了1萬余件歷史檔案,描繪4000幅復原設計圖紙,完成遺存現狀的數字孿生及其歷史場景的三維重建,在虛擬世界里精準再造了一座圓明園。
有了2000余座數字建筑模型、1000余件山石植物模型、360度全景場景做支撐,觀眾可以飽覽通過虛擬拼接和數字色彩還原出的“五彩西洋樓”,感受三維建模結合數字手繪呈現出的武陵春色,通過虛擬現實全景游覽九州“家國天下”的宏大氣魄。
圍繞“三山五園”的“科技+文化”實踐還在路上。暢春園是目前遺存zui少的一個;香山靜宜園28景尚未恢復;即使在清末重建了的頤和園,也比乾隆時期的清漪園缺失了花承閣屋等不少景觀,就連昆明湖中三島,也只有一島上可見涵虛堂。未來,對“三山五園”進行全面的數字復原,將不斷帶給人們新的驚喜。
賀艷介紹,數字技術賦能歷史遺產,作為新時代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利用方式的突破創新,旨在構建起一個時空逆行之旅,全面呈現“三山五園”歷史全景,使文化遺產“動”起來“活”起來,促進歷史城市的文化復興、產業復興和活力復興。
【本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地址:
電話:
傳真:
郵箱:
Copyright © 湖北凱蒂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鄂ICP備20013232號-1